最高院:社保机构能在行政程序中直接认定劳动关系!
2022-06-20 00:00:00
465
关键字:
人力资源
最高院:社保机构能在行政程序中直接认定劳动关系!
案号:(2020)最高法行再507号
案情摘要
海南省社保局于2017年9月25日作出《限期申报补缴社会保险费通知书》,告知甲公司根据海口中院作出的(2015)海中法民一终字第2442号民事判决,确认甲公司与于某于2000年8月起至2013年3月31日存在劳动关系,限期要求甲公司为于某补缴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时间段内的社会保险费等。
甲公司提起本案诉讼,请求:判令确定海南省社保局作出的《限期申报补缴社会保险费通知书》违法,依法撤销该通知。
一审认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所在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不得减免。”根据上述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如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权核定社会保险费数额,要求用人单位补缴。
本案中,海口中院业已生效的(2015)海中法民一终字第2442号民事判决(以下简称2442号判决)确认甲公司与于某之间自2000年8月起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其中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甲公司未为于某缴纳社会保险。省社保中心根据于某的申请,经核查发现甲公司存在漏缴社会保险费问题后,2017年9月25日作出《限期申报补缴社会保险费通知书》(以下简称通知书),要求甲公司办理社会保险费补缴申报。该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并无不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九条之规定,判决驳回甲公司的诉讼请求。
甲公司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
二审认为
本案审查的是省社保中心对甲公司作出通知书是否合法,争议焦点是于某与甲公司自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31日是否存在劳动关系。本案中,于某和省社保中心根据2442号判决,均主张自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于某与甲公司存在劳动关系。
但是,根据海南高院查明的事实,于某在2010年8月31日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后未再向甲公司提供劳动,即于某与甲公司之间没有实际的用工关系。
而且,在2442号于某与甲公司劳动争议纠纷一案中,于某并未请求其与甲公司之间自2010年9月1日起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2442号判决亦未作出确认于某与甲公司自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31日存在劳动关系的判决。
此后,于某虽起诉请求确认其与甲公司自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31日存在劳动关系,但因未经仲裁前置程序,该诉求亦经海口中院作出的(2017)琼01民终1635号民事判决(以下简称1635号判决)予以驳回。
因此,省社保中心认定于某自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31日与甲公司存在劳动关系,证据不足,其作出的通知书应予撤销。一审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和案件处理结果错误,应予纠正。甲公司的上诉请求成立,予以支持。判决撤销一审判决和省社保中心作出的通知书。
于某不服,申请再审。
最高院认为
本案被诉行政行为是省社保中心于2017年9月25日作出的通知书,故本案审查焦点系该行政行为作出的事实依据是否充分、法律适用是否准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十条规定,生效的人民法院裁判文书或者仲裁机构裁决文书确认的事实,可以作为定案依据。本案中,329号判决、2442号判决、1635号判决等裁判文书主文和判项中包括“限甲公司在本判决书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与于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自2010年9月1日起至今仍存在劳动关系”“限甲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支付于某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8月31日期间的二倍工资和自2011年9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的工资”“致使双方劳动关系于2013年3月31日终止”等内容,尽管未在判项中明确表述于某与甲公司自2011年9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的字句,但从判决主文和判项内容中可以明确得出这一结论,逻辑清晰,并无歧义,足以认定。既然双方存在劳动关系,那么在该期间内于某仍为甲公司职工,甲公司仍负有为于某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法定义务。省社保中心据此作出本案行政行为,理据充分。于某和省社保中心关于双方在2011年9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的主张于法有据,本院予以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第六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应当以货币形式全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个人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所在单位从其本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不得减免。
根据上述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如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有权核定社会保险费数额,要求用人单位补缴。本案中,省社保中心根据于某的申请,依据前述法院裁判文书认定的事实,核查发现甲公司存在漏缴社会保险费问题后,于2017年9月25日作出通知书,要求甲公司办理社会保险费补缴申报。故省社保中心作出本案行政行为的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
关于甲公司所提2010年8月31日后,于某未实际提供劳动,不应享有劳动法上权利的主张。本院认为,尽管于某与甲公司自2010年9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无实际用工关系这一节属实,但经前述生效裁判,均认为该期间内甲公司应与于某签订劳动合同而未签订,且责任在于甲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认定该期间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这一法律事实。基于这一事实,于某也依法应享有劳动法上的相关权利,包括要求用工单位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权利,而社保机构亦有监督督促用工单位为员工缴纳相关费用的法定职权。甲公司该项主张于法无据,本院不予支持。
关于本案省社保中心在作出本案催缴社会保险费决定程序中能否直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本院认为,省社保中心在作出本案行政行为中能够直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理由包括:
1.省社保中心系根据前述生效裁判作出的认定,理据充分且于法有据;
2.现行法律关于社保部门在行使该项职权时就双方间的劳动关系并未规定需先经仲裁裁决程序,故省社保中心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对劳动关系予以直接确认,进而作出处理决定,属于其职权范围,并不违反法律规定;
3.社保部门经审查直接作出处理决定符合行政效率的原则,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目的一致。另外,(2009)行他字第12号《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中认定,根据《劳动法》第九条和《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具有认定受到伤害的职工与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劳动关系的职权。该答复尽管是针对工伤认定,但亦能佐证本案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综上,省社保中心作出通知书并无不当。一审判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第六十三条、第八十六条、《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十二条和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补缴社会保险费收取利息及滞纳金有关问题的通知》,肯定了省社保中心要求甲公司办理社会保险费补缴申报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予以支持。二审判决以于某与甲公司之间没有实际的用工关系为由,认定省社保中心作出的通知书证据不足,否定了前述生效裁判的既判力,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依法应予纠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第一百二十二条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二审行政判决;二、维持一审行政判决。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发表评论
综合得分
0
退休当月只上一天班,公司也得发一个月工资?看完彻底凌乱!
退休当月只上一天班,公司也得发一个月工资?看完彻底凌乱!
已有15人查看
职工下班后去商店买烟看别人打麻将后,骑摩托车回家途中出车祸,能否认定为工伤?
职工下班后去商店买烟看别人打麻将后,骑摩托车回家途中出车祸,能否认定为工伤?
已有46人查看
人社局不服!下班回到小区后出门取快递被车撞,法院:算工伤!
人社局不服!下班回到小区后出门取快递被车撞,法院:算工伤!
已有30人查看
公司以虚构工作履历为由辞退哺乳期员工 法院:解除合同违法
公司以虚构工作履历为由辞退哺乳期员工 法院:解除合同违法
已有202人查看
出差在酒店房间坠亡,是否自杀成谜,算工伤吗?
出差在酒店房间坠亡,是否自杀成谜,算工伤吗?
已有150人查看
人社局不服!下班回到小区后出门取快递被车撞,法院:算工伤!
人社局不服!下班回到小区后出门取快递被车撞,法院:算工伤!
已有153人查看
员工拒绝调岗不去新岗报到,高院判词说得太精辟了!
员工拒绝调岗不去新岗报到,高院判词说得太精辟了!
已有253人查看
我要评论